暗箭伤人的成语故事


暗箭伤人

拼音àn jiàn shāng rén

基本解释暗中射箭杀伤别人。
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:“但是杀下马的,各自抬回本阵,不许暗箭伤人,亦不许抢掳尸首。”


暗箭伤人的典故

春秋时,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,计划讨伐许国。(许国是一个小国,在今河南许昌市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,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。)

这件事情在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里有记载。那年夏天,五月里,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,发派兵车。一位老将军颍〔yǐng〕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,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。颍叔考是一员勇将,他不服老,拉起兵车转身就跑;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,当然不肯相让,拔起长戟飞奔追去。等他追上大路,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。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。

到了秋天,七月间,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。郑军逼近许国都城,攻城的时候,颍叔考奋勇当先,爬上了城头。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,心里更加忌妒起来,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,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。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,连忙拾起大旗,指挥士兵继续战斗,终于把城攻破。郑军全部入了城,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。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。

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,就叫做“暗箭伤人”。不过,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,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,都可叫做“暗箭伤人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暗箭伤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逴俗绝物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五卷:“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。”
骄生惯养 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》:“富贵家之小孩,骄生惯养,大半身体柔弱,时膺疾病。”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
暴发户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城里的大官大府,翰林、尚书,咱伺候过多少,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,在咱面上混充老爷!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举重若轻 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
贫贱不能移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反治其身
结驷连骑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贡相卫,而结驷连骑,排藜藿入穷阎,过谢原宪。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