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佚名的诗 > 东门之杨

东门之杨

[两汉]:佚名

东门之杨,其叶牂牂。昏以为期,明星煌煌。

东门之杨,其叶肺肺。昏以为期,明星晢晢。

东门之杨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我依偎着东城门外小白杨,浓密叶片辉映着金色夕阳。约好黄昏时相会在老地方,却让我苦等到明星闪闪亮。

我来到东城门外白杨林边,晚霞映红了白杨浓密叶片。明明和人家约好黄昏见面,却让我苦等到星星嵌满天。

注释

牂(zāng)牂:风吹树叶的响声。一说枝叶茂盛的样子。

昏:黄昏。期:约定的时间。

明星:明亮的星星。一说启明星,晨见东方。煌煌:明亮的样子。

肺(pèi)肺:枝叶茂盛的样子。

晢(zhé)晢:明亮的样子。

东门之杨创作背景

  关于此诗背景,《毛诗序》认为是“刺时之作”,以为刺的是“昏姻失时,男女多违,亲迎女犹有不至者”。这种观点今人多不取。今人多赞成朱熹的观点,认为这是一首男女约会而久候不至的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273-274

2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270-271

东门之杨鉴赏

  这首诗中那在白杨下踯躅的人儿,究竟是男、是女,很难判断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他(或她)一定是早早吃罢晚饭,就喜孜孜来到城东门外赴约了。这约会在初恋者的心上,既隐秘又新奇,其间涌动着的,当然还有几分羞涩、几分兴奋。陈国都城的“东门”外,又正是男女青年聚会之处,那里有“丘”、有“池”、有“枌”(白榆),“陈”中的爱情之歌《东门之池》、《宛丘》、《月出》、《东门之枌》,大抵都产生于这块爱情圣地。

  此时主人公的伫足之处,正有一排挺拔高耸的白杨。诗中描述它们“其叶牂牂”、“其叶肺肺”,可见正当叶儿繁茂、清碧满的夏令。当黄昏降临、星月在天的夜晚,乌蓝的天空撒下银白的光雾,白杨下便该映漾出一片怎样摇曳多姿的影。清吹过,满的叶儿便“牂牂”、“肺肺”作响。这情景在等候G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情人的主人公眼中,起初一定是异常美妙的。故诗之入笔,即从黄昏夏夜中的白杨写起,表现着一种如梦如幻的画境;再加上“牂牂”、“肺肺”的声,听来简直就是心儿的浅唱低回。

  但当主人公久待G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情人而不见的时候,诗情便出现了巨大的逆转。“昏以为期,明星煌煌”、“昏以为期,明星晢晢”——字面的景象似乎依然很美,那“煌煌”、“晢晢”的启明星,高高升起于青碧如洗的夜空,静谧的世界便全被这灿烂的星辰照耀了。然而,约会时间明明是在黄昏,此时却已是斗转星移的清寂凌晨,连启明星都已闪耀在东天,G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情人却不知在哪儿。诗讲究含蓄,故句面上始终未出现不见G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情人的字眼。但那久待的焦灼,失望的懊恼,分明已充溢于字里行间。于是“煌煌”闪烁的“明星”,似也感受了“昏以为期”的失约,而变得焦灼不安了;就是那曾经唱着歌儿似的白杨声,也化成了一片嘘唏和叹息

  此诗运用的并非“兴”语,而是情景如画的“赋”法描摹。在终夜难耐的等待之中,借白杨声和“煌煌”明星之景的点染,来烘托不见伊人的焦灼和惆怅,无一句情语,而懊恼、哀伤之情自现。这正是此诗情感抒写上的妙处。由于开笔一无征兆,直至结句方才暗示期会有失,更使诗中的景物描摹,带有了伴随情感逆转而改观的不同色彩,造成了似乐还哀的氛围递换、变化的效果。

佚名简介

唐代·佚名的简介

...〔 ► 佚名的诗(421篇)

猜你喜欢

观云

宋代陈长方

浮云聚散复西东,此处容君一线通。

全体露时如不领,问君何日解相逢。

八声甘州 写红梅寄钱默存教授

近现代龙榆生

看一枝、春色逐人来,双脸晕潮妆。对遥山斜睇,修篁倦倚,照影寒塘。

曾是霜侵雪压,岁月去堂堂。留得芳心在,省识东皇。

初冬有事武闱登三山南楼眺望

明代卢龙云

一上层楼寓目宽,南中十月只轻寒。千山雨过林仍绿,万木霜催叶未丹。

骑射此时资讲武,蒐罗他日备登坛。汉家颇牧频推毂,须信封侯事不难。

上饶道中杂咏三首 其二

宋代李纲

鬓毛萧飒寸馀冠,蒙犯风霜却岁寒。但使孤忠能感激,岂辞远谪备艰难。

苍苍云木留深景,渺渺深溪泻暮湍。独坐苦吟山寺冷,照人孤月正团栾。

和丹岩以青溪至有作

卫宗武

故人未到欠诗催,才到九山云为开。

野鹤正思寻老伴,盟鸥亦竞喜朋来。

题荷花书帧

唐代康有为

世界偶然留色相,生涯毕竟托清波。明珰翠羽人曾识,碧漠红塘梦似过。

残月照来裳佩冷,晓风坠后粉痕多。城南诗客频相问,怊怅朱颜易老何。